40年,中国公路事业的历史性跨越
来源:中国公路 | 作者:pmo62cc4e | 发布时间: 2018-12-06 | 4745 次浏览 | 分享到:

40年前,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揭开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序幕,也开启了中国公路发展的黄金时代——我国高速公路里程从0发展到13.6万公里,已成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的大动脉和骨干;我国共新建公路桥梁51万座,合计里程4.8万公里,相当于现有公路桥梁的80%……

 

构建了完善的公路网体系

1978年,我国公路通车总里程只有89万公里,公路密度每百平方公里9.27公里。截至2017年年底,全国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477.35万公里,路网密度达到每百平方公里49.72公里,为1978年的5.36倍。40年来,我国建立起布局合理、覆盖广泛的国家路网体系框架。高速公路发展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实现零的突破,从九十年代后期交通部提出建设“公路主骨架”——“五纵七横”国道主干线,其先期建设的“两纵两横三个重要路段”于2003年贯通,“五纵七横”于2007年实现基本贯通,2004年全面实施《国家高速公路网建设规划》。

 

2013年,国家出台《国家公路网规划》首次将普通公路与高速公路进行综合性布局规划,逐步建立起“首都辐射省会、省级多路联通、地市高速通达、县县国道覆盖”的国家干线公路网络,2015年规划的9.5万公里高速公路除部分远景展望线外基本完成。截至2017年年底,高速公路里程13.65万公里,普通国省干线公路里程69.22万公里,农村公路里程400.93万公里,其中县道55.07万公里,乡道115.77万公里,村道230.08万公里,实现村村通公路。公路桥梁83.25万座,居世界第一,公路隧道总长度124.54万米,居于世界前列。我国公路基础设施逐步形成了布局合理、层级分明、功能完善、覆盖广泛、安全可靠的网络体系。

 

公路事业发展有效地服务和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

“要想富,先修路”这句朴实生动的话语,充分印证了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辩证关系。40年来,公路交通发展有力促进了我国国土开发、产业布局优化、区域经济发展、广大农村发展和农民脱贫致富。

 

高速公路网的建设,形成了全国区域间的骨干快速通道,有效地促进了区域经济联系,有力地支撑了国家西部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和东部率先的发展战略,在区域协调、协同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普通高等级公路体系的发展进一步加快了城镇化进程,形成了交通沿线经济走廊带,有力带动了地方经济发展。农村公路发展为新农村建设,改变贫困地区面貌提供了有力支撑,推动广大农民脱贫奔小康。

 

近年来,随着我国公路网络的等级提升和体系完善,也带动了旅游业快速发展,不仅各大景区游火爆、乡村游、自驾游和全域游已成为旅游发展的新亮点。2017年,我国公路运输完成营业性客运量145.68亿人次,是1978年的10倍;城市公共电汽车运营线路达5.68万条,年客运量达到722.87亿人次;全国开通客运班线的乡镇、行政村分别达到99.12%95.85%2017年,公路货运全国总量为368.69亿吨,是40年前的24倍,公路货运的平均运距是40年前的6倍。

 

公路交通科技进步支撑了公路事业的跨越式发展

改革开放40年,公路交通科技工作坚决贯彻“科教兴交”“人才兴交”和“科技强交”战略,对标国际先进水平,经历了“学习借鉴”“跟踪超越”到“部分领先”的发展阶段。公路交通科技取得了巨大进步,培养和造就了大量交通科技人才,为公路交通事业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40年来,通过科技创新,突破技术瓶颈,有效地发挥了已有公路网和运输系统的效能,提高了公路交通的供给能力。高速公路建设成套技术的创新,加快了公路交通现代化进程;长大跨径、深水基础桥梁建设技术的开发应用,使我国的桥梁技术跻身世界一流行列;交通信息化建设提升了公路交通建设和管理的现代化水平,大数据、人工智能、互联网技术在公路交通领域的广泛应用,促进了智能交通的发展;交通软科学研究成果显著,发展战略和规划研究成果丰硕,有效地服务了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的科学决策。

 

坚持改革开放,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公路发展道路

改革开放是我国公路交通发展的不竭动力。20世纪80年代初,国家出台提高养路费征收标准、开征车辆购置附加费、实施“贷款修路,收费还贷”等政策,建立了“国家投资”“地方筹资”“社会融资”和“利用外资”的多元化筹资渠道,引导地方政府、社会力量参与公路建设,激发了全社会投资建设公路的巨大能量。交通部提出“有河大家走船,有路大家走车”的改革方针,率先打破行业壁垒,开放公路建设和投资市场,充分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使公路建设由部门和行业行为转变为政府和全社会行为。

 

2004年,国务院颁布《收费公路管理条例》,将“贷款修路,收费还贷”的政策通过法规的形式予以固定。同时,随着《公路建设监督管理办法》和《公路工程技术标准》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的出台,保障了公路建设有章可循、有法可依。近年来,通过建立和完善交通运输发展“政府主导、分级负责、多元筹资、规范高效”的投融资管理体制,满足了快速增长、规模庞大的公路建设资金需求,确保了公路基础设施建设持续的快速发展,开创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公路建设发展模式。

 

规划、运行和管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

1981年《国道网规划》到90年代“五纵七横”国道主干线建设规划、《国家高速公路建设规划》,再到《农村公路建设规划》《国家公路网规划》的颁布和实施,规划先行、规划研究充分、项目前期工作超前,成了公路交通抢抓发展机遇,一直保持强劲发展势头的重要法宝。同时,公路交通的发展理念、法制体系、体制机制等工作全面迈入科学化、规范化轨道,确保了公路交通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随着路网体系完善,2017年全国公路列养里程占总里程的97.9%,农村公路养护体系逐步形成,基本实现了“有路必养”。养护管理由“重管理”向“重服务”转变。路网监测体系已覆盖全国31个省区市,全路网、全时、全天候监测,以及信息发布的能力不断增强,建立起公路网的应急处置体系。通过GBM工程、公路安保工程、灾害路段整治、危桥改造、平安公路等专项工程的实施,极大提升了公路网的安全性和整体通行能力。作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规模最大、覆盖面最广、基础性最强的运输方式,公路运输在保障重要物资、人员流动、抢险救灾和国防战备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回望中国公路事业40年的发展历程,成就来之不易。主要得益于党和国家的改革开放政策;得益于各级党和政府支持,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得益于全行业坚定不移地实践与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公路事业发展道路;得益于公路交通行业干部职工不忘初心,始终把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需求作为公路发展的中心;得益于始终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第一生产力”,坚持走引进吸收与自主创新相结合的发展道路,为公路事业的跨越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